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基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新性研究(2)

来源:黑龙江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另外,黑龙江的依安县、佳木斯、伊春均有储备丰富的高岭土矿。从其存储量和矿质来看,是我国长江以北唯一的大储量非金属矿。其中,佳木斯的高岭土

另外,黑龙江的依安县、佳木斯、伊春均有储备丰富的高岭土矿。从其存储量和矿质来看,是我国长江以北唯一的大储量非金属矿。其中,佳木斯的高岭土可作为纳米级和超细煅烧高岭土的优质原料,被誉为“高岭土之冠”。在1994年和1995年分别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技术陶瓷研究所、齐齐哈尔大学轻工学院对我省的高岭土进行试验,烧制出墙地砖和卫生洁具小样,不加其他成分就可制瓷。199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利用依安高岭土烧制成一批陶瓷艺术陈列品,其烧成品质完全可以和景德镇当地的原料产出品媲美。[2]

(三)黑龙江陶瓷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1.陶瓷原料储备丰富,以输出为主,缺乏自主生产和深加工

黑龙江输出的瓷土主要销往唐山、佛山等地,缺乏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宏观调控,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较薄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需要结合本土优势矿产分布、成矿条件进行发展,加强经营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2.高岭土瓷器生产上多以建筑和生活用瓷为主,缺乏工艺美术品研发

高岭土白度高、质地软、可塑性强、黏结性高,电绝缘性、抗酸溶性、耐火性强,适合烧制高火度的硬度瓷。黑龙江省文化历史悠久,应适时找准文化和陶瓷产业结合点,在陶瓷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和开发上下功夫,增强陶瓷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等行业,促进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

3.陶瓷艺术设计水平低,加工技术不够完善

黑龙江省的陶瓷生产起步较早,但是与江西景德镇相比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早期的陶瓷生产企业,如依安县陶瓷厂等主要生产缸、罐等品相粗糙的生活用瓷。当地严重缺乏陶瓷艺术设计人才,黑龙江省应鼓励创新陶瓷艺术设计和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人才,汲取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并加强对外交流,学习美国、日本等国的先进陶瓷艺术和技艺,增强创新设计理念。

综合分析黑龙江省的陶瓷艺术发展历史和现状后,发现黑龙江省在发展陶瓷艺术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和潜力。随着地域文化产业的兴起,黑龙江省将陶瓷艺术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是创新陶瓷艺术创作的必然趋势,以其为载体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也是发展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链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有着必然性和现实意义的。

三、黑龙江地域文化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历经千百年、绵延不绝的陶瓷手工艺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今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却并不乐观。要想振兴我国的陶瓷艺术,一定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立足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因势利导地完成其蜕变。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现代陶瓷艺术逐渐发展起来,陶瓷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传统理念与现代审美习惯相碰撞而带来的设计形式变革。陶瓷艺术设计逐渐呈现出开放、包容的设计思维,设计师不断反思和创新设计,可以看成是陶艺家对于当代艺术思潮的一种积极回应和自我表达。黑龙江省的陶瓷艺术设计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如何基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对陶瓷艺术进行传承和创新是当下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急需思考的问题。[3]

(一)烧成技术创新

图1 呼兰河畔

黑龙江省高岭土矿储量丰富,独有的寒地气候和东北地区独有的落叶松资源等诸多因素促成了寒地柴窑的自主研发。黑龙江的高岭土属于沙质高岭土,铁元素无法被过滤,导致瓷器烧成白度不高,不适合用气窑和电窑来烧制白瓷,但是恰恰可以利用柴窑烧制瓷器,形成偶然的肌理美。在1200℃的高温下,柴灰中的碳酸钙和植物中包含的矿物质成分,会随着气流的移动而依附在陶瓷的坯体上,形成粗糙斑驳、厚薄不均、层次丰富的天然灰釉。这种被传统烧陶工艺称为“瑕”的“缺陷”,在当代审美意识下展现出陶瓷多变的自然和朴素之美,符合黑龙江粗犷豪迈的文化品性。在极端气候中无釉裸烧,增加了烧成难度,但也增添了烧制的趣味性和独特性,柴烧的每一件作品都经历了氧化还原落灰和窑变的淬炼,最终呈现出橘黄和橘红等不同成色。我们将这种拥有朴拙敦厚色泽的深沉内敛的古雅瓷器称为“金瓷”,它的艺术性就在于柴烧之美的独特和唯一。[4]

(二)外观设计创新

为展现黑龙江地域文化气息,陶瓷艺术设计的外观应围绕当地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民俗民风、生活习俗、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将黑龙江的多元文化以陶瓷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现出来。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网址: http://www.hljkxzz.cn/qikandaodu/2021/0626/1931.html



上一篇: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研究综述
下一篇:顺应三大变化开辟三大路径确立三大对策对黑龙

黑龙江科学投稿 | 黑龙江科学编辑部| 黑龙江科学版面费 | 黑龙江科学论文发表 | 黑龙江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黑龙江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